作為制造工藝相對復雜、全球產業鏈配合最為緊密的產業之一,汽車制造業遭受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二次沖擊。過去的幾十年中,現代汽車工業已經發展起一條橫跨各大洲的供應鏈,在組裝成整車之前,一個零部件可能已經經歷了多次“跨洋旅行”。
除外貿訂單縮水外,若疫情持續發酵,國內零部件廠商和車企還面臨斷供的風險。4月10日,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當前,國際疫情嚴重沖擊世界經濟,加工貿易受疫情的影響更為快速直接,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“雙向擠壓”:一方面,出口訂單在減少;另一方面,全球供應鏈受阻,進口原材料、零配件存在困難。
一輛汽車,兩萬個零件,缺一不可,而其背后對應著成千上萬的零配件供應商。與規模較大、資金雄厚的汽車公司相比,為其提供配套生產的許多零部件公司現金儲備較少,同時仍需履行合同訂單,正面臨著生存考驗。
“1月、2月的時候,海外客戶催著把產品空運出去;而到了3月,疫情全球暴發,公司的海外客戶,尤其是美國、墨西哥、意大利這些國家的訂單都在逐步取消。”寧波余姚市一家外資汽配公司的生產和采購部經理張海回憶道。
2月,受疫情影響,國內零部件企業無法復工復產,物流運輸也難以保障。為此,依賴中國零部件的海外車企為維持生產,不惜出高價貨運費用,加急空運零部件出國。“不是緊急情況的話,通常公司的汽車零部件都是走海運,分量太重了。2月空運到韓國,費用漲了不少。”張海表示,由于擔心無法供應,不少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不敢接單。
中國不僅是汽車生產大國,也是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出口大國。2月國內零部件工廠供應中斷,曾導致現代、雷諾等全球汽車巨頭企業減產甚至停工。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全球汽車供應鏈上不可替代的地位,而反過來這也凸顯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對世界訂單的依賴。
中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已經遍布全球各個角落。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顯示,如今中國共有10萬余家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,這些零部件企業為全球貢獻了80%以上的汽車零部件。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,2019年,在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出口額超過600億美元,其中外資企業在華子公司對外出口占40%
在疫情陰影籠罩下,目前全球超150家整車制造商已宣布關停其多數工廠。國內部分擁有外貿業務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外貿訂單隨之驟減,依賴于出口的零部件廠商陷入“有力無處使”的尷尬境地,無奈再次踩下了剎車。而連鎖反應進一步向下傳導,為汽車零件廠商提供更小物料或者組件的供應商,業務同樣受損。
長城證券研報分析稱,目前A股申萬汽車零部件板塊一共有134只股票,以2018年海外收入比重來看,2018年申萬零部件板塊海外收入占比平均值為30.26%,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過80%的有5家公司,海外收入占比在50%~80%的有17家公司,這些企業海外收入主要來源于北美和歐洲。這也意味著,出口依賴度高的零部件企業第二季度的出口業務可能受到較大沖擊。
零部件需求量下降,企業不得不做出相應決斷,調整產能甚至降薪裁員,一線員工的生活難免受到波及。郭程所在的汽車零部件廠商主要生產汽車所用的線束,其外貿訂單客戶主要是通用、福特和克萊斯勒,外貿占銷售比重約為15%。而即便如此,他還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“寒意”,他所在的工廠已經改為“上四休三”。“我們也已經開始降薪,所以總體工資至少減少了一半,但公司還沒有裁員。”這是他最直觀的感受。
另一方面,規模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或不至于難以生存,但中小型廠商則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。未來汽車零部件行業或許會出現“洗牌”,整體來說屬于優勝劣汰,有利于行業整體健康發展。今年2~3月,整車廠生產恢復較慢,處于去庫存階段。接下來整車廠加速恢復,將進入加庫存階段。這就需要零部件企業先行恢復。”預計國內零部件企業恢復到常態會比整車廠更快一些